影響維生素供給量的因素
在現代養(yǎng)殖生產實踐中,以美國NRC的推薦量為基礎,考慮到在實際養(yǎng)殖條件下的影響因素,再確定維生素的供給量。影響維生索供給量的主要因素有應激、傳染病、寄生蟲、日糧組成、生物學效應、穩(wěn)定性、營養(yǎng)素相互作用及其他。
(一)飼料加工與貯存
制粒過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摩擦(磨蝕)、壓力、熱量、濕度和調質時間,摩擦和壓力使較多的維生素分子暴露于化學破壞作用中,熱和濕度對多數化學反應有加速作用,調質時間延長了氧化還原及其他化學反應。Shields等(1982)測試了粉料和顆粒飼料中維生素A的穩(wěn)定性。貯存3個月后,維生素A在粉狀飼料中保存率從低溫時的50%至高溫時的39%,在顆粒飼料中保存率從低溫時的65%變至高溫時的20%。
(二)應激
在畜牧獸醫(yī)界,隨著畜牧生產的迅速發(fā)展,集約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現代育種技術對畜禽生產力的高強度選保,為追求高生產水平對畜禽的高強度利川,高密度飼養(yǎng)和機械化生產工藝的采用,缺乏運動、組群過大、頻繁轉群、過早斷奶,更換日糧,小氣候狀況惡化等,違背了畜禽在系統發(fā)育中形成的生物學特性,應微造成的生產力下降、產品品質變差、發(fā)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已成為制的高收生產的重要因素,因此,關于畜禽應激的研究,涉及了育種學、營養(yǎng)學、獸醫(yī)臨床等廣泛領域,并取得了顯著進展,如環(huán)境高溫時的熱應激。在高溫季節(jié),由于雞采食量降低,需要提高日糧營養(yǎng)素的濃度,包括雄生素,另外,處于高溫條件下的雞會出現組織內維生素C水平降低、腎上腺皮質激素升高等癥狀,這時對維生素C的需要量明顯增加。
(三)疾病及抗菌藥物的使用
疾病感染會影響動物腸道對維生素的吸收。例如,感染寄生蟲的家禽常出現維生素A缺乏,雞患球蟲病時,會對維生素K產生三重應激:①球蟲病降低采食量,使維生素攝人量減少:②球蟲病損害腸道,減少維生素K的吸收,③用抗球蟲藥物會使雞對維生素K的需要量增加。某些藥物可通過改變腸道微生物群落和抑制某些維生素合成而增加動物的維生素需要量。Perry(1978)報道,磺胺喹惡啉影響維生素K吸收,氨丙密吡啶影響硫胺素吸收,磺胺類物質影響葉酸吸收。
(四)日糧組成
①原料成分及利用率。
日糧中天然維生素的含量因原料組分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而錐生素的利用率差異也較大。例如,玉米中膽堿的可利用性為100%,大豆柏僅60%~75%:大豆粕中煙酸的生物學可利用性為100%,小麥和高粱為0,玉米為0~30%:大豆粕中維生素B6的生物學可利用性為65%,玉米為45%~56%。禾谷類籽實及其副產品中的煙酸以結合形式存在,幾乎不能被豬和雛雞利用。苜蓿粉、玉米、棉仁粕和大豆粕中生物素的生物學可利用性估計為100%,而其他飼料中則變異很大,大麥為20%~50%,玉米面筋粉為62%,魚粉為30%,高粱為20%~60%,燕麥為32%,小麥為0~62%。可見,不但要對原料中維生素進行準確性分析,還要知道生物學可利用情況,方可正確調整維生素供給量。
②維生素的拮抗物。維生素拮抗物能裂解代謝物分子,或使代謝物復雜化,或占據反應部位而干擾維生索的活性。在調整維生素供給量時應考慮日糧中的拮抗物。普遍存在于日糧中的拮抗物有硫胺素酶,它存在于生魚中,是硫胺素的拮抗劑,硫胺素的另一持抗劑是吡啶硫胺素,雙香豆索,它存在于某些植物中,通過阻滯維生素K的作用而干擾血液凝集:卵白素,它含于生蛋清中;鏈霉卵白素,它含于鏈霉菌中,是生物素的拮抗劑。
③飼料酸敗及霉變。酸敗性脂肪可使生物素失活,破壞錐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能引起消化紊亂,從而干擾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的吸收。
(五)限制飼養(yǎng)
草地中青綠多汁牧草是良好的維生素來源,其中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E多為可利用形式。青綠多汁牧草中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和α-生育酚。豬和家禽在完全限制飼養(yǎng)時,不能接觸草地。同時,限制飼養(yǎng)也使豬和家禽通過食糞獲取B族維生素的機會減少。此時,生產者更應注意維生素的供給量。
(六)日糧中其他營養(yǎng)素水平
低脂防日糧會使與碳水化合物代謝有關的硫胺素和生物素的需要量提高(Whitehead,1992)。低脂防日糧進而影響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高水平的多不飽和脂防酸日糧會增加對維生素E的需要量。微量元素硒與維生素E在生化方面有著復雜的補償與協同作用關系,兩者均以對方的存在作為其發(fā)揮生理效應的先決條件。房于明等(1998)研究報道,當產蛋種雞日糧中只補加維生素E4mg/kg時,將日糧亞曬酸鈉的曬水平由0.2mg/kg提高到0.35~0.50mg/kg可使血漿α-生育酚含量由0.50ug/ml上升到1.0ug/ml左右。還有維生素D與鈣和磷、膽堿與蛋氨酸、煙酸與色氨酸之間的關系均會分別影響維生素的供給量。
總之,在現代養(yǎng)殖生產實踐中,生產性能最佳,有時經濟效益并非最佳。多數研究者及生產者認為,以美國NRC的推薦量為基礎,考慮到在實際養(yǎng)殖條件下的影響因素,達到最佳經濟效益時的日糧維生素供給量,影響維生素供給量的因素多而復雜,只能在特指的條件下時時調整。
